近日,天凝镇联谊村的一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收到了一笔600元的匿名捐款。捐款人再三叮嘱村里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告诉对方是谁捐的。 其实,这不是这位捐款人的第一次捐款了。经过多方了解,这位捐款者家住天凝镇东方红村,已经匿名捐款15年了。私底下,大家都尊称他为“孙先生”。 第一次捐款 “孙先生”的第一次捐款在十几年前。当时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有困难家庭求助的新闻,因为没记住汇款账户,第二天特意赶到杭州,委托浙江电台阳光行动节目组捐赠给省红十字会,那次一共捐出了1000元。 自此,“孙先生”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红十字会、慈善组织捐款1~2次。 为村里的孩子捐款 前几天,已经92岁的“孙先生”再次找到村干部,表示想拿出3000元,用来奖励本村的孩子。 “北大、清华、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无论是什么院系,只要是这四所大学就可以。”“孙先生”跟村干部这样说。 “这也是老人美好的愿望,希望能激励村里的孩子们刻苦努力,好好学习,考取理想的学校。”天凝镇东方红村村干部孙娟芳说道。 “我可以捐得更多了” 年轻时,“孙先生”自学语文和算术,后来从事会计工作,一直工作到87岁。如今,他右耳残疾,需要靠助听器生活,但他仍积极乐观,乐于帮助他人。 “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还可以。我不算富裕,比我困难的人还有,所以我就想通过红十字会为这些人捐一点钱,表示一点心意。2006年是我第一次捐款,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500元,我捐了1000元。现在一个月养老金有3000元,我可以捐得更多了。”“孙先生”一边说一边笑,脸上显得有些“洋洋得意”。 留给更需要的人 “孙先生”为他人捐款时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住的是几十年的老房子,靠着为数不多的养老金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生活十分俭朴。 但是他有一颗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慈善心肠。“以前我们生活也过得艰苦,现在日子好了,政府发给我养老金,现在身体又健康,钱也够用了,把余钱捐出去帮助别人,我特别开心。”老人表示,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会把善事做到底,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孙娟芳说:“像他这么大年纪,按照政策可以享受养老服务。想上门给他服务,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生活还是可以自理的,就不要了,说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15年坚持不懈 “孙先生”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他说自己只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汶川地震、湖北抗疫、天凝小学建设……15年来,“孙先生”捐款总额超过4万元。 孙娟芳说:“天凝小学开学的时候,他会拿出2000元捐给学校作为助学基金,已经连续好几年了。如果知道有生重病的老人,他都会500元、1000元地送过去。他说这些都是小小的善举,算不得什么大事,他会默默地继续坚持下去。” 爱,可以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件轰动的大事。它蕴于平凡但又不平凡,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温暖着所有人的心。 为“孙先生”点赞,向“孙先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