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宁最高气温指向40℃。
上午8点多,吴新亚匆匆吃过早饭,开着她那辆红色轿车,从许村的家中出发赶往另一个“家”——长安镇泰山村,这里是93岁老人朱财学的家。
吴新亚今年40岁,朱财学今年93岁,两人没有血缘关系。然而,通过吴新亚四年的帮扶,两人之间有浓浓的亲情。“我经常说,我多了一个爷爷,他有了一个孙女。”吴新亚笑着说。
“帮扶四年来,我已经把他当成爷爷,他也多了一个孙女!”
▲吴新亚(左)和朱财学。
无偿为老人进行生活上的帮扶。
朱财学的家是简陋的平房,外墙虽然经过粉刷,但在一幢幢贴过瓷砖的房子中间,显得有些刺目。
前天,是吴新亚上门帮扶朱财学的日子。和以往一样,她麻利地拿起一个盆,打了一点水洒在地上,接着用扫把打扫房间。随后,她拿着朱财学的医保卡,开着车去了一趟附近的卫生服务站,为他配好高血压的药,又去了趟菜场,给老人买了肉,还有几样时令蔬菜。“这些菜,够爷爷吃三天了。”吴新亚说。
时光回到2019年。那时,长安镇泰山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村里高龄独居等老人增设了上门探访服务。朱财学一生没有娶妻,孑然一身,五个兄弟姐妹中,如今只有一个弟弟还健在。作为低保户的他,被列入村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之一。
吴新亚以前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由于身体原因,辞去了心爱的工作,成为一名驻点在泰山村的养老服务工作者。
朱财学成了吴新亚的帮扶对象,两人从此有了交集。吴新亚清楚记得2019年6月第一次走访时的情景,端午节这天,她带着香喷喷的粽子来看望朱财学,但对于这位“不速之客”的好意,一辈子独立要强的老人并不领情,对她的到来显得很生疏。因为不愿意过多交流,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半小时似乎变得很漫长。
不过,在交谈中,让吴新亚的内心五味杂陈,她发现,平时老人一个人住,除了孤独,更多的是生活的不便。因为朱财学年纪大了,腿脚功能退化,走路一瘸一拐的,更别说出一趟门了。
“他跟我说,每次出门买菜或上镇里剪个头发,都要叫一辆三轮车,光路费,来回就要花30元钱。老人除了每个月的政府低保补助,几乎没什么收入。”吴新亚得知这个情况后,心疼不已。
从那以后,她主动承担起“跑腿”的工作,这是在帮扶协议之外的事情。因为按照服务内容,她一周只要上门一次就好,帮老人量量血压,陪他说说话之类的,服务半小时。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吴新亚上门探访次数的增加,两人的关系有了改变,朱财学愿意什么事都跟吴新亚说。2020年的一天,吴新亚跟平常一样上门探访朱学财,在给他量血压时吓坏了。
“爷爷,我再给你量一次吧,好像有点不太对。”“我头晕啊,就以为血压升上去了。吃一颗晕,吃两颗也晕,就一下子吃了四颗。”老人这么一说,吴新亚才明白为什么长期高血压的老人这次血压竟然只有85/54mmHg,原来用药过多,成了低血压。吴新亚赶紧带着老人一起去了卫生院,医生重新调整了药物,并严格规定了每天的剂量,告诉老人不可以随意更换药物。
“药物摄入过量,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这件事也给吴新亚提了一个醒,她开始连续不间断上门给老人量血压做监测,有时候一天要去他家三四趟,连续去了好几天,直到老人的血压恢复正常,养成按量吃药习惯。
“爷爷很难为情,一直跟我道歉,觉得增加了我的工作负担,其实我不觉得,看到他病情好转我心里才放心。”吴新亚说道。
担心老人会出类似的意外,吴新亚逐渐从原来每周一次的探访,无偿为老人进行生活上的帮扶,她为他当起了“跑腿”和“保姆”:帮他买菜、买药,陪同老人就医、带他去理发。后来,在吴新亚的帮助下,朱财学申请到理发师免费上门理发的服务,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由于老人要帮的地方实在太多,村里得知情况后,索性把生活帮扶单独列项到了第二年的居家养老项目中。
“你走了,我该怎么办?”
自从吴新亚来了以后,朱财学的家变得井井有条。生活中,这样暖心的细节还有很多:朱财学的电热毯坏了,她将家里一条新的电热毯拿来送给他;她经常会把家里做好的菜带过来给他吃,让他做饭省点事;别人送给朱财学的新衣服袖子长了,她二话不说,拿起剪刀和针线裁剪好;电视机坏了,她直接上手帮他修理好。
▲吴新亚帮老人修电视机
▲吴新亚帮老人裁剪衣袖
之前,朱财学经常短暂阵发性眩晕发作,她带他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耳石症。之后的半个多月的康复治疗,都是吴新亚每天开车带着他去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一年下来,远远超过协议中规定的上门次数,但我不会去计算成本。只要爷爷需要帮助,我毫不犹豫赶来。”吴新亚说。
有一次,吴新亚带着朱财学去菜场买菜,一名菜贩得知吴新亚并不是老人的家属后,当场竖起了大拇指。然而,就这样的一个动作,更加坚定吴新亚要对老人好。
吴新亚做的这些事,给了朱财学这辈子从未有过的温暖。老实而略带几分木讷的朱财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是这辈子对我最好的人!”
朱财学也会把家里好的东西送给吴新亚:土鸡蛋、玉米……即使对方一再婉拒,他总是要塞给她。有一次,朱财学拿出自己的银行存折,并告诉她密码,请她帮忙去银行取点钱。吴新亚先是一愣,随后打趣道:“你把密码告诉我了,要是我拿钱跑了怎么办?”朱财学一听,笑了:“你对我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要是我有孩子,恐怕都比不上你呢。”
与朱财学结对的第四年,老人也越来越依赖“万能”的吴新亚,他虽然叫不出她全名,却总是“小吴、小吴”笑嘻嘻地挂在嘴边。
有一次,吴新亚带朱财学从社区卫生院检查身体回来的路上,他突然说了一句:“小吴,如果有一天你不服务我了,要是走了,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哦?”吴新亚听到这句话,当场鼻子酸酸的。
在不少人看来,吴新亚这样做似乎有点“傻”,甚至有人劝她“你工资也不高,去多做那么多事,何必呢?”她却只笑笑,不说话。在她心里,她已经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她觉得自己只是在做孙女该做的事。
而他们的故事,依旧在继续。